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设施保障

设施保障

2013年09月25日 08:14:36 访问量:622

忻州市工业学校设施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和第四轮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局和向着更高目标攀登起步之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后勤保障体系学校整体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支撑。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对后勤工作的新要求,我们提出服务学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后勤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形成“大后勤、大系统、大保障、大服务”运行格局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关心支持和后勤干部职工的努力开拓中,我校后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全面建成蠡湖新校区,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不断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营造了专注学习、教学和科研的环境;三是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充分发挥了高校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校园网的全面升级,建成了覆盖全校的计算机网络,初步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交通安全系统、教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五是服务理念、保障观念、大局思想、竞争意识、创新动力等进一步增强,服务软实力得到了提高。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没有形成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深深地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一、服务学校,推进后勤体制改革
    后勤系统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给系统高效运行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学校对后勤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和调整。取消先前的后勤甲乙方管理模式。调整职能,组建后勤保障系统,实现单一分散的后勤服务向大后勤保障服务转变。
   
——在后勤保障系统党委基础上增设后勤保障系统工作协调办公室,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系统党委主要负责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等工作。协调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协调、落实和推进全系统的后勤保障工作,建设后勤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从非连续、碎片化的服务向连续性、整体化的服务转变,方便广大师生。
   
——后勤管理处更名房产管理处,与基建处合署办公。校医院、场馆中心仍挂靠房产基建处。主要职责是对校园不动产(房产、土地、基础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等进行管理与服务,负责校园规划和基本建设。原后勤管理处的物业管理、维修管理、校园环境、绿化管理等职能调整至后勤集团。
   
——后勤集团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采用小机关、多实体的管办分离、服务与经营相对分开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坚持服务师生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的宗旨。各服务实体负责校园设施运行与维护,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做好服务,提供后勤保障。
   
——保卫处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学校稳定的政治秩序和良好的治安秩序,突出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功能,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定数字化校园中长期规划。建设开放交互、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身份识别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在整个后勤保障系统中,系统党委是领导核心,是谋划发展的智库。协调办公室是各项工作的助推器,后勤工作要有战略发展的视角,主动地开展前瞻性工作研究,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后勤体制的改革,要求后勤的干部职工,一要跟上学校的发展步伐;二要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发展事业,做好后勤保障的有力支撑。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学校基础保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引进优质社会资源,适度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着力构建新型、和谐、数字、精细的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
     
二、融合发展,深化后勤机制创新
      后勤保障系统通过整合资源、调整职能、机构重组形成的“大后勤、大系统、大服务、大保障”运行格局,将带来服务观念的更新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将有效提供多元服务、开放互动、师生参与,逐步实现管理方法上统筹,发展模式上融合,服务内容上互补。同时,“大服务、大保障”格局的形成,要求后勤的发展要融入学校事业的发展,后勤的文化要融入大学文化的精神,后勤的灵魂要融合部门的品质,后勤的和谐要融合个人职业的生涯,其本质就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深厚动力和目的,来自于对学校、对师生浓厚的情感和对服务、保障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融合发展体现了一种价值、一种承诺和一种文化。
   
(一)抓统筹规划,跟上学校发展步伐
   
当前,学校正在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规划,后勤保障系统应紧紧围绕学校总规划发展目标,制订切实可行又富有挑战创新的后勤保障分规划。全系统要加强一盘棋谋划、一体化运作能力,在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增强后勤运行效益等方面要有多举措,形成“后盾”效应,办出师生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的后勤。
   
(二)抓内生动力,培育外延发展能力
   
后勤保障系统的内生动力即“四化”:后勤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服务产品的标准化、从业队伍的职业化、保障设施的现代化。实现“四化”是大后勤、大系统生命力所在,是做好服务、积聚实力、创立品牌的根本,是培育外延发展能力的有力途径。未来,大后勤必须依靠做好服务赢得资源、凭借实力开拓市场、借助品牌输出力量,由此增强自身的活力,服务好学校
   
(三)抓品质服务,支撑学科发展需要
   
高校后勤必须始终围绕服务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的老师在学校攀登中的压力更大,传统后勤仅满足一般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考虑更多的应是主动性服务、研究性服务、支撑性服务,重视服务品质的提升。一是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施专业化服务,提供标准化服务产品;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实施感知服务;三是建设好后勤服务大厅,提供便捷服务;四是融入学科力量,开展服务研究,提供科学化服务。
   
(四)抓减员增效,提升转型发展理念
   
改革出效益,管理创效益,减员增效益。后勤整体的运行效益对学校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它将成为学校管理的焦点。在改革举措已经出台,管理手段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抓减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的转型,对后勤来讲,即服务的转型。后勤要认真开展岗位及岗位用工分析,加快后勤保障设施现代化的建设,加强员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全面推进员工的职业化进程。同时开展学生宿舍社区服务系列试点,并将低层次服务、重复性劳动(如:保洁)外包给专业公司,引进专业服务,腾出精力和人力,做好差异化和层次化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
    
三、内涵发展,夯实后勤服务基业
    (一)践行后勤服务宗旨
学校服务始终是后勤服务的主战场,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发挥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是后勤系统改革创新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服务观念生根,服务宗旨落地,“三服务二育人”功能才具有最大彰显力,“育人”才有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更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后勤战线干部职工只有牢牢树立起“至纤至细为师生着想,奔波忙碌为师生谋利”的服务理念,才能使大家更深切地感受到服务的温馨感,保障的安全感,管理的尊严感,生活的亲情感,环境的生态感和校园的幸福感。
   
(二)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后勤融合发展、做好服务的基础,要通过议事制度、例会制度、研讨制度、协调制度等来促进融合、推进服务,同时以制度促流程、促规范、促标准,做到制度管人、管事。突出以人为本、规范科学的服务。
文化建设是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改革创新的灵魂。大后勤的文化交流,要倡导和谐文明、凝心聚力和协同发展。要大力倡导理念相融,优势相合,工作相助,和谐相处。实现大局观、合作观、团队观、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融合统一。进一步凝练“厚德、和谐、敬业、自律”的工作理念;“创新内涵,创建特色,创立品牌”的发展理念;“为官避事平生耻,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创业理念。积极发挥文化引导、教育和推动发展的功能,为后勤系统改革创新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三)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是大后勤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学习是提高干部素养的唯一路径,后勤干部要主动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师生学,宽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培育创业、创新、创优的动力和斗志,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养成敢担当、善团结、讲廉政的优良作风。
   
当前要着力提高后勤干部的服务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引导其在提高学习力、决策力、自律力上下功夫,培育干部谋事、干事、成事、不出事的能力和品行,使干部、班子有“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风、好的形象”,成为改革创新的坚强组织领导者。
   
创新点亮未来,梦想编织未来。后勤人期盼学校未来是一幅“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和幸福校园”的画卷,希望融入后勤人的点滴汗水,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心态,形成融合发展、内涵发展、协同发展、服务发展的新格局,为画卷添彩。

编辑:王俊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省忻州市工业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原平市京原南路1890号 电话:0350-8223336 邮箱:360544104@qq.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