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地址:因特网地址的俗称,为了使信息可以在因特网上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必须拥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即IP地址。它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门牌号码,由小数点分隔的四段数字构成,如:256.122.168.8。
域名:通过一个有意义或者容易解释的名字代表难于记忆的IP地址。
以太网(Ethernet):应用最广的局域网技术,适用于各种电缆,一般使用同轴和双绞线。
子网(subnet):将网络内部分为多个部分,但对外像同一个网络,这种技术称为子网技术,其中各部分称为子网。
网关(Gateway):是一种把应用层的信息从一个协议转换到另一个的设备。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证网络安全的设备或软件,可以防止非法进入网络,剔除非法信息等。
电子邮件(E—mail):因特网上或常规计算机网络上应用最多也是应用最早的服务。它用来在网络用户之间发送和接收称为Email的电子信件。
拨号上网:以现有的电话网络为传输载体,使用电话接口,并通过调制解调器,达到使计算机上网的目的。
远程登录(Telnet):是因特网的一个工具,用于把一台电脑与另一台电脑作为远程终端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使用远程计算机的资源、执行远程计算机的程序。
上载(Upload):文件从本地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上的过程。
下载(Download):从远程计算机取回文件的过程。
二、数据通讯
DDN(数字数据网):它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和卫星)数字传输通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节点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高质量数字专用线路和其它新业务,以满足用户多媒体通信和组建中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的需要。
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世界各国联合建立的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电路交换电话系统,提供用户之间的数字服务,由数字电话和数据传输服务两部分组成,一般由区域性电话局提供,可以在其上传输声音、数据、文本、图形、音乐、视频及其它信息资源。
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基于电话的语音传输网络,也是现在网络重要组成部分。
ATM(异步传输模式):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通讯技术。
帧中继(frame relay):简称FR,用于以合理的速度和低的价格,按面向连接方式从A向B传输数据。帧中继可以被认为是虚拟的租用线路。
带宽:指传输信息流容量的能力。
三、操作系统
Windows NT:美国微软公司设计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它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容易使用、高效率、集中管理、保密措施完善、自动修复、不断电系统、INTERNET等网络操作系统所必备的环境。
Unix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系统,相关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程序工具、编译程序的总称,功能丰富的可扩展、开放的计算环境。
LlNUX:基于PC机的操作系统,由分散在全世界的数以百计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目的是创建一个脱离任何零星的有版权的软件UNIX兼容产品,使整个世界都能使用。可以说,LINUX是UNIX的廉价版本。
MS―DOS:MicroSoft Disk Operation System 。微软磁盘操作系统。
Solaris:是由Sun公司开发的UNIX版本。是UNIX的一种变体版本。
四、网络设备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网络层设备,可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并且当网络上两端点间存在好几条通路时,路由器还可提供交通控制和筛选功能选择通路。
交换机(switch):可处理与高带宽应用相关协议的多层设备,具有转发、过滤等功能。
光纤:玻璃制成的,用于高速通信连接的线路。
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各网络工作站成员的信息请示等,并可连接一些外部设备如打印机、CD—ROM、调制解调器等。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
工作站:由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连入网络的任何计算机都属于工作站,其性能一般低于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后,在获取因特网的服务的同时,其本身就成为一台因特网上的工作站。
网卡:也称网络适配器,在局域网中用于将用户计算机与网络相连。
网络电缆:网络电缆用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常用的网络电缆有双绞线、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光缆等。
调制解调器:简单来讲,就是实现模拟和数字信号之间转换的设备,由于电信网是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而计算机内部信号位数字信号,所以该设备就成为计算机拨号上网的必备设备。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
终端(Terminal):没有中央处理器(CPU)的网络工作站。
五、信息建设
ASP (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种未经编译的,开放的应用软件,它使用户能够利用HTML和ActiveX强有力的功能创建的功能强大的、与平台无关的Web应用系统。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 Web服务器与外部应用程序之间的一个接口标准。
BBS电子公告牌:一个布告栏系统,它向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种在网上留言或者进行讨论和交流的途径。参加BBS的用户可以在BBS服务器上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浏览器(browser):一种可在因特网上任何地方查找和访问文件的程序,如网景公司(Netscape)所推出的Netscape Navigator或微软公司(Microsoft)的Microsoft Explorer。
GB(国标码):中文内码之一,此码代表中文简体字,为中国大陆广泛使用。
超级链接hyperlink:链接到其它页面的文本串,是连接另一些网页的入口,含有此连接点的文字通常以蓝字底线显示。
页面(page):从用户的角度看,因特网由庞大的,世界范围的文档集合而成,每一页面可以包含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其它相关页面的链接。
主页(Homepage):指因特网上提供信息的一系列链接页面的首页。
超文本(hypertext):指向其它页面的页被称为使用了超文本。
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是用于创建Web文档的编程语言,由于编程简易,HTML已被广泛应用于因特网。
Java (爪哇语言):Java是SUN公司的编程语言,可用于编制面向网络的小应用程序(Applet),使网页有动画的效果及运算的能力。
Peri语言:是目前写CGI程序中最流行的一种语言,大部份用来给通用网关接口处理一些网页传送。
JavaScript:是一种新的描述语言,此种语言可以被嵌入HTML的文件之中。通过JavaScript可以做到处理访问者的需求事件(如:表单的输入),而不用向网络来回传资料。所以,当访问者输入信息时,信息不用经过传给服务器处理之后,再传回来的过程,而是直接可以被客户端(client)的应用程序处理。
六、其它概念
信息高速公路: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容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系统,它能使所有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通过声音、数据、图像和影像相互传递信息。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因特网信息提供商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组织。
IAB(lnternet activities board):因特网活动委员会
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因特网研究特别任务组
IETF(l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TCP/l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是一族协议的总和,包含了一大批软件程序,并提供远程登录、远程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网络服务,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一种应用协议,用于互相联网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
多媒体技术:指利用多种表达、传播和处理信息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其关键使压缩技术。
超媒体(Hypermedia):就是一种包含文字(Text)、影像(Movie)、图片(Image)、动画(Animation)、声音(Audio)等图文声光的文件。
虚拟时空(Virtual Reality):随着三维动画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在电脑世界里创造了越来越逼真的现实环境,形成了另外一个时空概念。你可以在这里交友、购物、玩游戏、旅游观光,从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虚拟出的各项活动。
多点控制单元(MCU):会议电视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相当于一个交换机的作用,又与一般电话网中的交换机不同,它对图象、语音、数据信号进行切换,而且是对数据流进行切换,它的工作速率为64K到2M,可供多个地点的会议同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