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在线 >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2012年04月17日 10:20:47 访问量:607

窗体顶端

 

忻州市工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前 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和山西省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精神,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忻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地实用型技术人才,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忻州市工业学校于1973年建校,现隶属于忻州市教育局,是全市唯一的一所公办工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原平市,占地面积38019㎡,其中教学楼3192㎡,学校宿舍楼5076㎡,图书实验楼2310㎡,锅炉房,澡塘500㎡,多功能餐厅2000㎡。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设有电工电子,物理,生物,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合成氨工艺演示,矿石标本室,会计模拟,机械原理及零件等实验室,拥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和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开设对口升学侧重班,机械制造技术,化学工艺,电气技术应运,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矿山机电,采矿技术,通风与安全,地质测量,机械制造技术,一年制对口升学班等相关专业,能较好的满足社会工业和企业单位的要求。同时,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岗爱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均为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其中高级讲师22人,讲师工程师45人,各类在校生1430人。

学校为县处级事业单位,现下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培训科,人事科,招生就业办,工会,党办,团委等科室。各科室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各司其职,运转有序。

学校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体系,努力实现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建校39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了地市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还有不少成为大中型企业和其他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为祖国建设,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跨越发展,忻州市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整合,结构调整,我省出现了大量的煤炭型人才短缺。我校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调整了办学方向:由原来的化工为特色,转型成了以煤炭类专业为特色的工科学校,重点加强了采矿技术,矿山机电,通风与安全,地质测量等特色专业。自今年转型以来,我校已为各个煤矿,能源公司培训人员1000多人,极大的满足了煤炭企业的需求,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学校坚持以发展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坚持注重实践,突出能力的素质教育,秉承“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办学精神,科学定位,明确思路,凝练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与发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四者的协调统一,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由于办学历史沿革比较复杂,学校隶属关系几经变化,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干扰,学校目前为市属事业单位,地处原平市,当前制约我校发展的内外因素主要有:

1、招生困难这个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学校发展过程。

  2、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任重道远。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低,特别是涉煤方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师资非常紧张,优秀的社会人才难以引进,对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均带来一定影响。

3、生源质量差。生源质量差对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教师队伍素质与学生生源质量反差过大,应该说,我校青年教师比重高,他们也更富有活力,更渴望取得成绩,但在当前高考制度、评价机制下,受生源质量因素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因此,探寻一条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4、干部队伍建设因缺乏流动性,对干部的成长带来一定影响。

三、学校发展的比较优势

由于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学校未来发展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1、行业特点鲜明。学校为忻州市唯一开设涉煤专业的职业学校,和地方煤炭企业有紧密合作,具有明显的行业的特点,与行业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2、专业特点鲜明。有近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积淀相当深厚,例如涉煤专业、机制专业,无论是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3、区位与环境优良。原平市为忻州经济强市,工业化水平比较高,随着忻州市及原平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机遇。

4、忻州市煤炭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对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煤炭整合及调产,忻州市各煤炭企业均存在高级技术工人青黄不接情况,迫切需要相关职业学校培养出大批的技术人才。

5、随着国企改革和东部产业转移对接,忻州市和原平市将新建一批集能源、化工、制造的高水平股份制、私营制企业,而这些企业将急需专业人才。

6、忻州市工业学校这个名字在忻州市乃至山西省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巨大的一笔无形资产。

 

第二部分 “十二五”学校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已颁布实施,为我们学校的发展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忻州市和山西省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发展战略服务,贯彻“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的理念,围绕“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技能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到2015年把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综合能力强的高级技能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知名度较高的山西省一流职教名校。

二、总体发展思路

1、总体发展思路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实施“1251”总体发展思路(一个目标,二个面向,五个争取,一个加强)——即,完成一个目标,将学校建设成山西省示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全面推进以“对接产业,对接行业”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争取建成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争取重点专业开设高职班,争取发展成人教育等非全日制学位教育授予点,争取取得重点专业技能鉴定点,争取开办有特色的学校工厂;加强各行业、多渠道的专业培训。

2、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学校建设成山西省重点中等职业教育一流名校。以服务树形象,以质量立信誉,以特色铸品牌,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建设一所“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一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全国优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三、发展定位

1、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精尖高效,突出技能培养,全面素质发展。

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办学性质定位:

以煤炭综采、煤炭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为主,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多类别专业协调发展,为忻州市煤炭、化工、制造企业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

3、办学模式定位: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全日制中等专业学历教育为主,全日普通制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教育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在相关单位指导下,积极与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合作发展,形成影响辐射机制。

4、教学模式定位: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5、专业发展定位:

重点发展涉煤、机制、化工等相关专业;面向社会(主要为忻州市范围),努力办好煤炭综采、矿山机电,采矿技术,通风与安全,地质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化学工艺,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化学工艺等主干专业。

6、办学水平定位:

达到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求,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基础。

四、具体目标

1、招生和办学规模

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学的新格局,招生数量基本稳定,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2000人以上。社会培训保持在年1000人左右,毕业生操行考核优良率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80%,社会满意率85%以上,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师资队伍

加强队伍建设。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让专任教师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生师比控制在161201之内。专任教师(除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占6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双学士学位)比例达到15%;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25%以上。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

3、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信息化建设

基础设施:各种教学、实训、实验、文化体育和生活场所等建筑、场地和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满足学校办学需要。

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实习设备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与企业联系,各专业均建立稳定的适合职业教育需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按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思想,着重建设好机械制造类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完善基础课程的相关实验室,使实验开出率达100%,精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巩固、发展校外实训基地10个,以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手段的现实性和先进性。

各专业均具有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实训课开出率达100%以上;努力建设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良好。建成功能齐全的校园网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和试题库;计算机数量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在学校各主要教学场所均配备了必要的多媒体设备;骨干专业的所有课程配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具备远程网络化教育能力。

4、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校风校纪好。以“师德”建设为平台加强校风、教风建设,以德育工作团队(党群工作团队、共青团工作团队、班主任工作团队、德育专干团队、学生干部团队、德育教师团队)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基础建设,构建整体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保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和感染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中职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和特色化。

5、教育教学

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形成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骨干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建立1到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10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建成10门校级精品课程,形成“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或课件5本以上。

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精品专业。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动态适应忻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建立了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

6、校企合作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做实“校中厂,厂中校”,真正实现“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现代校企合作模式。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管理科学、到位。

与协作企业建立聘任企业高技能人才任教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学校建设、教学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7、教科研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以及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

8、完善内部管理

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9、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青年先锋队作用。依托课堂、环境、活动三个阵地,面向公民素质、人文素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五个层面,分阶段、有层次的丰富和充实学校园文化时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校园文化体系。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增强发挥图书资料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主义科技文化的传播功能;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程、校园标识文化、校园先进人物文化、职业榜样文化、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工程建设,建立有浓郁职业教育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积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周末文化沙龙”等系列活动,创办好“青年党校”和各种学生社团,建设民主、科学、开放、和谐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校园文化力。

关爱学生成长,建立健全各类“奖助”体系,开拓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勤工俭学岗位,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激励导向功能。

 

第三部分 “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改革和创新”之路,坚持“精细管理,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积极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声誉与办学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一、两个阶段的重点工作

学校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分为“前提建设阶段”和“质量提升阶段”两个阶段(2012201320142015),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1、内涵建设阶段(20122013

在本阶段,在2011年全面完成省级三星级学校建设和验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与基本建设,从2012年开始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设工作。两年内重点要做好如下工作:

1)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招生规模,改善生源质量。

学校要进一步通过改革与创新来凸显办学特色和提升办学质量,要加大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的宣传力度,通过特色和质量的品牌效应稳定1500人的在籍生规模,并有计划的逐步改善生源质量与结构。

2)加快基本建设步伐。

按省级示范校建设要求全面完成学校教学、实训、文体活动等各种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的硬件实力。

3)深化教师队伍培养。在内涵建设阶段,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将一是改善结构,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团队和“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4)凸显办学特色。按省级示范校建设要求打造我们的核心骨干专业,形成完整的改革创新核心优质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

5)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多渠道开展培训工作,稳步提高培训人数。

6)加大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学校社会服务的影响力。在巩固现有校企合作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层次,启动校企双向技术和人才交流机制。

7)提速数字化校园建设。

8)稳步推进管理改革,继续深化学校人事体制改革与分配体制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国家示范校的建设能力,提高国家示范校的建设速度。

2、质量提升,特色凸显,影响辐射阶段(20142015

在实现前提建设阶段的各项任务后,学校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创新,凸显特色,实现特色立校、品质立校,形成竞争优势。本阶段,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形成办学特色。形成真正的具有全省影响的煤炭、机械、化工等行业特色专业。

2)提升办学品质。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

3)提升品牌影响。以品牌的影响来吸引优质生源,扩大办学质量和规模。

4)努力争取建成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争取重点专业开设高职班,争取发展成人教育等非全日制学位教育授予点,争取取得重点专业技能鉴定点,争取开办有特色的学校工厂;加强各行业、多渠道的专业培训。让学校从传统的中职学历教育学校向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转变。

二、保障措施

1、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及时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形成阶段性成果,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媒体大力宣传、积极推广,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为学校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2、加强组织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积极改进和完善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特点的基层组织形式。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的选拔、使用、培养、考核、管理制度,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破解难题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提供政治保障。

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廉政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品格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培训等办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让我们师资的学历、社会实践经历、专业技术职务、教科研能力有较快较大提升,达到国家示范建设标准。

二是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三是加强青工队伍培养。

四是激活用人机制,加快名师队伍建设,给予教学名师适当政策和收入倾斜。

五是加强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团队建设,造就一批政治理论水平强,管理能力强,敬业精神强的学生管理团队。

4、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

坚持“统筹兼顾,收支平衡”原则,进一步推进校经费预算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完善学校经费使用办法,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监督。

2)加强民主管理,依法治校

加强民主建设,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完善校务公开,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活力

按照规划的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考核方案,把目标任务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4)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全面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和评价模式改革,以全新的现代职业教育精神和理念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完成。

5)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为达到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目标,我们必须在现有资金渠道上,以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

6)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平台提升办学水平

积极开发、整合数字化资源,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深度结合,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和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7)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8)建立符合学校办学特点的后勤保障体系。在继续加大对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强化竞争机制和监督管理,积极做好公共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后勤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为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后勤保障。

忻州市工业学校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编辑:王俊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省忻州市工业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原平市京原南路1890号 电话:0350-8223336 邮箱:360544104@qq.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